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3月19日,“五老”师德宣讲团教师郑礼平研究员受邀在潘天寿艺术教学楼213报告厅作题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体育学院、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博彩导航 和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举办,吸引了百余名教师到场聆听,现场气氛热烈。
专家引领,共话教育使命
讲座中,郑老师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围绕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逻辑架构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解读了教育家精神中“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的六大维度,并指出教育家精神以“四有好老师”为发生之基,将“四个引路人”作为发生之力,通过“六个要”升华,进而强调“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理念,最终凝聚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以学促行,赋能强师工程
在谈及教育家精神的逻辑架构时,郑老师指出其以价值取向作为引领,以高尚品质作为主线,以教育实践作为支点。他鼓励广大教师要发挥教育家的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坚守理想信念与弘道追求之路,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情怀深深根植于教育事业之中。他还巧妙运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与上海大学首任校长钱伟长的案例,引出育人深思,他认为教育要借鉴木桶理论,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其旁征博引的论述与生动的案例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
深耕实践 探索育人新路径
针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郑老师认为广大教师应扎根教学实践,心怀教育理想,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他以陶行知、于漪为榜样示范,激励教师队伍涵养教育情怀、提升专业素养。他强调,教育家精神并非教育家的专利,而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追求和责任感的体现,它与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郑礼平研究员的精彩分享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相信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更多教师将坚定育人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