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高淼老师获得CPB中国物理学会2020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
刘小娣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物理学会2020年秋季学术会议上,物理学院高淼及其合作者在《中国物理B》发表的论文Superconductivity in electron-doped arsenenel(Chin.Phys.B.2018,27(4):046301),被评选为中国物理学会2020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
中国物理学会及其主办的期刊从2012年起特设此奖励。该项奖励无需作者申报,而是综合考虑文章的创新性、总被引频次、引用期刊的影响力和广泛性等,经编辑部初选,主编、副主编讨论决定,去处往届已获奖文章,CPB今年从2016-2018年发文中评选出6篇文章荣获2020年度“中国学会最有影响论文奖”,授予此奖。
二维超导体可用于构造具备单自旋灵敏度的纳米尺度超导量子器件。但二维材料一般都是生长或者放置在特定的衬底上,因此二维超导体与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略。例如,基于BCS电声耦合框架的计算,已有理论预言硼烯是一个相变温度可达24.7 K的超导体;但是,受衬底的电荷转移和应力影响,硼烯的超导被压制,实验上至今尚未发现硼烯超导的迹象。砷烯是带有褶皱的二维砷结构,与半金属特性的体相灰砷不同,砷烯是一个间接能隙为2.5 eV的半导体,双轴应力可以使砷烯发生间接能隙到直接能隙的转变。为了找到一种相变温度不受衬底压制的二维超导材料,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砷烯在电子掺杂和张应力作用下电声耦合特性做了系统的研究。计算发现砷烯是一种相变温度可高达30.8 K的超导体,超导配对相互作用主要来自于砷烯的类pz电子与K点上A1声子的耦合。这个相变温度约是高压下砷的体材料超导相变温度的十倍,也是在所有电子掺杂的二维元素超导体中,理论预言超导相变温度最高的超导体。目前多层的砷烯纳米带已在实验中成功合成,本文结果对后续砷烯超导电性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Fig. 4. (color online) Modified Fermi surface nesting function ξ(q) (a), γ(q) (b), and λ(q) (c) of electron-doped arsenenes. Panels (d) and (e) represent the λ(q) in the whole Brillouin zone for 0.1 e/cell and 0.2 e/cell doping, respectively. It is noted that the reciprocal unit cell instead of the first Brillouin zone is 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