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理学院数理讲坛(2015年第四十八讲)
发布时间: 2015-11-30 10:28
作者:
点击:[]

理学院数理讲坛(2015年第四十八讲)

报告题目:中微子的故事--解读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报告人:李学潜教授(南开大学)
报告时间:2015年11月30日18:00-19:30
报告地点:4号楼209教室

中微子的故事
        自从中微子的概念被提出的一刻,物理学界一直被这个神秘的精灵所困扰。它最初是被迫引入的,中微子之教父泡利在建议存在这样一个“没法被实验观测”的粒子时说:“我做了一件可怕的事!” 然而随着实验手段和理论研究的进展,我们对中微子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对它了解的越多,就越感到它的神奇。在弱相互作用主导的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对核反应它也起到关键作用,恒星乃至星系的形成过程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它只参加弱相互作用,因而对我们理解恒星(如太阳)内部的结构和核反应过程非常重要,中微子也是超新星爆炸的信使,给我们带来关于超新星爆炸细节的重要信息。光学观测能达到的早期宇宙要比中微子能告诉我们的晚很多,这是因为中微子退耦要比光子早几十万年,那时的宇宙对光是不透明的。除此之外,由于中微子的特性,在将来会有很多用途(今天我们的技术还无法操控),例如:研究太阳,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发现地球内能量来源,寻找石油,以及做地震,海啸预报,甚至有人提出可以用中微子和外星生命通讯以及一些军事用途。
      2015年的诺贝尔奖授予了加拿大物理学家 McDonald 和日本物理学家梶田隆章,表彰他们在中微子研究中做出的卓越成就。McDonald 深入研究了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谜,梶田隆章解决了大气中微子疑难。他们的研究肯定了中微子具有不为零的质量以及验证了中微子振荡的理论机制。
        然而我们目前对中微子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很多奥秘在等待我们去揭示。进一步的研究必将把人类 对最基本物理规律的认识,对宇宙的认识大大推进。这些研究能解决诸如我们世界中为什么正物质远远多于反物质的疑难,也可以利用中微子造福于人类。
        迄今为止已有四项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中微子相关的项目,但我们可以期望还有若干项诺贝尔物理奖会授予中微子相关的研究。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想领域,在这青年人是大有可为的。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参加!